惊心动魄一百天马岛战争内容介绍,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打不过日薄西山的英国?
惊心动魄一百天马岛战争内容介绍
在1982年4月至6月期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了一场局部战争。阿根廷当时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大规模反对军政府的运动。为了缓解国内危机,阿根廷政府于1982年3月19日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并升起国旗。随着4月2日总统加尔铁里下令袭击马岛,英国迅速派遣海空军反击,占领了该岛。阿根廷于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结束了长达74天的战斗。此次战争使得英国重新控制马岛,而阿根廷至今未放弃对该群岛的主权声索。
阿根廷的失败引发了大规模反政府运动,最终导致加尔铁里政府的下台。同时,战争激发了英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绪,巩固了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助力保守党在1983年的大选中获胜。这场战争在英阿关系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成为众多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的主题。
本书详细记录了马岛战争的经过,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途径。
马岛战争谁赢了?
1. 1982年,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向英国宣战,最终以英国胜利告终。
2.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领了马岛。英国军队随后于4月5日至5月9日成功发动收复行动,凭借其核潜艇、战舰、战斗机和直升机等现代装备,重新占领了南岛。
3. 从5月10日至5月30日,英国军队在破解了阿根廷军队的无线电密码并获得马岛上英国居民的协助后成功登陆,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并与南路英军会师。
4. 6月1日至6月15日,阿根廷军队虽然尝试空袭,但面对英国增强的地面力量,最终于6月15日投降,标志着马岛战争的结束。
5.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国内经济危机和人权问题的压力下,希望通过马岛的成功战役转移公众注意力。
6.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首次发起军事行动,占领马岛首府等地。英国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对阿根廷宣战,誓言夺回群岛。
7.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部署,4月下旬,马岛战争全面爆发。经过74天的激战,阿根廷军队于6月15日投降。
阿根廷为何在家门口作战却打不过英国?
自70年代中后期至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的政局都出现剧变。阿根廷的军政府实施了对左翼反对派的压制,而撒切尔夫人在她的任期内着手解决“英国病”。
1810年5月26日,阿根廷爆发五月革命,1816年独立,1820年宣称对部分群岛享有主权。马岛自此成为涉及领土争执的焦点。1774年,英国因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主权。阿根廷独立后也宣称对此拥有主权,并设立居民点。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宣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英国则在外交施压后派军参与反击。最终,阿根廷以失败告终,军政府因此下台,1983年后的阿根廷开始逐步建立民主政体。
阿根廷军政府的失败也暴露了其战略准备不足、军事装备匮乏以及对国际局势判断失误等问题。
1. 军队缺少协调,士气高昂的空军装备不足,海军实力薄弱,地面部队更是缺乏防御能力。
2. 国内动员不足,阿根廷几乎没有针对性的准备,英军远航途中就显露了优势。
3. 对英国及其盟国的外交应对失误,未能准确判断撒切尔夫人的决心和西方的反应。
4. 阿根廷本土与马岛的距离使得其空军进行远征,且缺乏必要的后勤保障。
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打不过日薄西山的英国?
在1982年的《晓年鉴》中,高晓松讲述了阿根廷与英国的马岛战争。战争对两国意义重大,使得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威望大增,并助力保守党赢得83年大选。
1. 阿根廷试图通过收复马岛转移国内危机,在军政府的统治下,该国经济崩溃,失业率高企。
2. 然而,加尔铁里低估了英国的反应,撒切尔夫人迅速采取行动,组建特混舰队前往南太平洋作战。
3. 尽管阿根廷在地理位置上占优,但面对英美等强国的联合行动,最终还是处于劣势。
阿根廷的整体战略在战前显得盲目和冒险,缺乏应有的准备和对国际局势的敏感度,而这次战争也成为后世军事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