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应对俱乐部欠薪问题亟需明确举措,痛下决心方能破解困境
12月4日讯 近期,中国足协公布了2025赛季职业联赛准入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共有41家俱乐部上榜。然而,三家中超、六家中甲以及四家中乙的俱乐部并未在名单之列。马德兴撰文指出,对于无法解决欠薪和负债问题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及中国职业足球管理部门尚未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应对措施。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只有中国职业联赛面临欠薪的问题。但各国和地区的足协通常都有相应规定,不会等到每个赛季结束后才开始处理这一问题。例如,在欧美国家,根据国际足联相关规定,如果球员连续三个月没有收到正常工资,他便可以成为自由身,自行离队。此外,当球队不满足最低参赛人数要求时,将直接被取消参赛资格。
这些国际规则同样适用于中国足球,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往往过于关注“面子”,似乎担心某支因欠薪被禁止参赛的球队,会影响整个联赛事形象。今年早些时候,一批参与打假球与赌球行为的球员受到禁令处罚,这可谓是他们自作自受。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涉事人员由于无法从俱乐部领取正常工资而走上违法违规道路,相当一部分人正是因为欠薪所引发的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量因涉嫌欺诈受到处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那些拖延三个月之后就下令停止比赛资格相比,到底哪个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呢?
马德兴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敢做”的勇气。如果真心希望改善中国足球现状,并愿意采取果断行动,那么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次要解决缺乏资金支付的问题,其实也是如此。